在线配资公司怎么选择
配资平台查询 第二眼 小林“红曲风波”不是偶然,日本这一行业或随时“爆雷”
日本制药巨头小林制药因问题保健品引发的“红曲风波”持续发酵。这起事件看似偶发配资平台查询,却暴露出日本保健品行业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对日本曾引以为傲的企业管理、制造质量神话的质疑。小林保健品事件给该行业带来什么警示?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为何问题频出?
“红曲风波”影响还难预计
已致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仍在延烧。此前,日本有多人在服用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导致肾脏疾病死亡。小林制药已宣布紧急召回该公司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日本厚生劳动省则对该公司生产原料的大阪工厂与和歌山工厂进行检查。据报道,小林制药和歌山工厂2024年1月开始进行红曲原料生产,部分产品已出货。
据日媒报道,小林制药从2016年开始将 “红曲”作为食品原料提供给饮料、食品厂商,5年后开发出含红曲保健品,并打出“史上首次”招牌,强调其降血脂、降胆固醇之功效。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小林制药共生产红曲原料约18.5吨,其中约2.4吨为该公司生产保健品自行使用,余下约16.1吨被销售给其他企业,这其中约6.9吨被用于生产保健品,有一部分红曲原料里可能含有疑似导致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的未知成分。这些企业包括食品企业、化妆品企业以及批发商,但原料全部详细流通情况尚无法确认,事件波及范围将扩大到何种程度目前仍难以预计。日本爱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晓煜表示,这起事件波及面甚广原因之一就在于小林制药把自己生产的红曲还卖给了其他企业。随着日本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等行业规模化、连锁化,一种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波及到无数厂商。这就要求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企业加强警惕和监管,不要掉以轻心,盲目迷信上游公司的质量。
日本保健品行业或随时爆雷
小林红曲事件再次敲响日本保健品安全警钟。作为日本知名药企,在保健品领域“栽跟头”还是头一回。专家认为,这起事件看似偶发,但在日本当前的保健品准入和监管制度之下,爆雷可能是迟早的事。据报道,保健品在日本被称作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与功能性标示食品。其中“功能性标示食品”相关制度设立始于2015年,生产商只需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内阁府下属的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功能相符的科学依据进行备案即可,无需日本政府部门审批许可。小林事件曝光后,日本政府才决定采取行动,称将对所有申报过的6000多种功能性食品实施紧急检查。只是“亡羊补牢”,是否真的“为时未晚”,仍待时间检验。
众所周知,保健品不是药品。但日本对“功能性标示食品”这类保健品宽松的准入与监管机制,导致问题产品更有机可乘。宋晓煜认为,小林保健品事件虽然指向的是“功能性标示食品”,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社会似乎在有意无意忽视另一种健康食品,即“营养功能食品”。它的准入门槛最低,无需接受日本政府的单独审查,经营者连科学依据等资料都不需要提交就可以申请销售此类产品。在准入门槛整体较低的情况下,日本保健品行业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类似小林事件。
日本企业问题频发原因几何
日本的其他产品还安全吗?小林“红曲风波”不仅引发对日本保健品安全的担忧,更令曾风靡一时的“日本制造”蒙上阴影。近年来,日本企业从钢铁、汽车、食品加工到医药行业,屡屡爆雷,丑闻频出。宋晓煜表示,日本企业问题频发首先和它的用工制度息息相关。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为规避“终身雇佣制”,减少录取正式员工,转而增加派遣员工等非正式职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减弱,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此外,日本人力成本较高,在与海外企业竞争过程中,除改变雇佣制度降低人力成本外,日企把工厂、据点等转移到海外,并采取各类外包手段,企业的品控能力也随之降低。
“从最早出现健康问题报告到小林制药宣布召回产品间隔两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小林制药公司未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真正等到不幸发生时配资平台查询,危害已经扩大,日本官方只能用“很遗憾”、“很严重”和“忧虑”来回应。据新华社报道,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表示,小林制药公司是典型的日本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做经营决策时可能存在家族利益优先于顾客利益的倾向。宋晓煜认为,日本大企业与政府存在着利益勾连,已经养成制度惰性,很难从根本上进行反思。当大财团、大企业爆发质量问题等丑闻时,政府和民众不会对其穷追猛打,时过境迁后它们往往有机会东山再起,这也给了大财团、大企业“有恃无恐”的底气。